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作为千年大运河北京段的重要节点之一,坝河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它又名阜通河,西起东直门,向东汇入温榆河,全长21.7公里,拥有亮马河、北小河等支流。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曾修筑阜通七坝,蓄水以行船,坝河由此成为漕粮自通州运至元大都的航道,是货物抵达京城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坝河承担着北京中心城区主要的防洪排涝任务,在保障防洪安全的任务之外,经过系统规划和综合治理,坝河以年轻时尚的新姿态分区分段亮相,将成为世界级滨水经济区,让市民和游客见证水与城的融合。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沙窝村的坝河口,水面豁然开朗,岸线延伸之处林木葱茏,不时有飞鸟掠过、栖息。这里并非一处湿地公园,而是仍处在工程建设阶段的坝河口蓄滞洪区。坝河口蓄滞洪区建设工程横跨朝阳、通州两区,河道长6.7公里,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并向公众开放。该项目将在满足防洪调度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为坝河流域新增248公顷的大尺度生态空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设计所副所长刘华介绍,工程在河道老堤外侧各筑1条新堤,形成13.4公里的连续堤防,并在末端与温榆河堤防衔接,有效保障下游防洪安全;而老堤和新堤也将共同打造出连续26.8公里的特色双堤风景道。
刘华说:“这一慢行系统还设置了三座跨河人行桥,使得两岸自由连接。我们保留了成片的林带、大树、小岛,采用乡土树种和生态岸线的营造手法,同时和周边农田空间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系统,为动物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家园。在整体设计当中,我们延续了‘建筑即风景’的理念,将沿线所有的水工建构物的色彩、风格、材料都很好地融于环境当中,它们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风景,未来也是人们休闲消费的新场所。”
坝河口蓄滞洪区的金盏淀水岸旁,一座由荇菜花瓣状的绿地加浮岛组成的“金盏花岛”初见雏形。项目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设计所副所长舒斌龙透露,这座五瓣花朵形象的景观岛规划了水上秀场,可以举办小型表演;它也将作为一处码头,成为游客湖上泛舟的站点之一。在舒斌龙看来,功能复合的坝河口蓄滞洪区对河岸空间实现了重塑,营造出一幅“厚绿、宽水、长桥、大树、飞鸟”的生态休闲画卷。
舒斌龙说:“以前就是水务干水务、园林干园林、绿地干绿地,现在这种项目,在理念和手法上是综合治理,要求‘蓝绿交织’‘平急两用’。这一片可达性比较好,有比较密集的滨水活动,形成了强弱对比的空间节奏,我们也设置了很多无障碍环线、生态廊桥等,打造了非常丰富的水湾形态。”
骑行在水岸边、漫步在林荫里、观鸟于风景中,这不只是市民和游客在即将落成的坝河口蓄滞洪区能够获得的体验。一路向上进,全长2.3公里、总建设面积约21.6公顷,西起颐堤港、东至郎园Station的坝河示范段,迎来治理后的第一个夏天,已经有很多市民和游客在河边搭帐篷、练瑜伽,享受被自然治愈的美好。
坐落在坝河边的郎园Station文创园,由北京纺织仓库更新改造而来。从正门入园,哪怕快步行走,也要15分钟才能抵达临河一侧。彼时,一道围墙相隔,园区临水却不亲水,河边商户曾一度是园区最冷清的一隅。去年9月,示范段尚未完工,一家中式餐厅选址于此。餐厅负责人赵丹说,她当时看中的正是坝河的潜力。
赵丹说:“坝河治理之后,它的一个理念就是打造‘城市会客厅’,治理以来,游客和附近一些居民来得比较多,也给了我们更多曝光的机会,大家一看坝河边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庭院,停留的时间也更多了。”
去年10月,随着坝河示范段完成治理,自2020年项目落地起便备受冷落的沿河一带跃升为黄金地段。
郎园Station副总经理王彦坦言:“出租率从原来的30%,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100%,而且招的都是复合型、场景性的新消费业态。边界打开以后园区更亲水了,整个营商环境就好起来了,对于文化创意类产业来说,他们是很喜欢这种环境的。现在办公用户基本都是影视龙头企业,我们还做了AIGC科技产业,形成‘影视+科技’的产业园。”
如今,坝河边的慢行路网四通八达,游客沿绿道骑自行车、甚至顺河流乘皮划艇,都能抵达这处网红打卡地。
王彦介绍:“大家能够看到,河与园区的边界并不是很清晰,感觉像是一个治理方案,但其实是园区先改造完、水务部门依托我们的方案再做的改造,所以结合得特别好。里面所有的绿化、休闲区都是我们做的,从步行道开始就都是水务部门做的了,他们还加了好多栏杆、外摆的小桌子和小椅子。”
依托优质的滨水空间,郎园Station开发了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宠物市集、国际烤肉节等活动也接连落地;作为北京电影节的永久会址,这里未来还将为第四使馆区提供消费配套。
治理前,坝河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仅被视为城市排水廊道、ballbet贝博与两岸商业和居住区完全割裂;但它目前却已在示范段内串联起颐堤港、郎园、丽都、798·751艺术区等地标。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局建设管理科科长马海涛介绍,在这些水岸交汇的商业和艺术空间里,文旅商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正在诞生。
马海涛说:“坝河在改造提升的时候,与周边的两大商圈——朗园Station、北京太古坊进行了全方位对接,融合了环境场貌以及百姓需求,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河两岸一张蓝图’的设计方案打造。对于滨水空间的改造,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不局限于对河道本身的改造,还包括河景观绿化、交通慢行以及桥梁改建等多专业的‘水与城’的系统性治理,所以呈现出的是一种‘无界公园’的景观风貌,与周边城市融合得非常紧密。”
夜幕降临,在坝河示范段的起点颐堤港,水岸之间被灯光点亮,跨河桥如一条条丝带,目光所及的景致带给人与自然相拥的惬意。马海涛表示,滨水空间是宝贵的资源,要让河流回归城市、服务城市。
马海涛说:“我们力争将坝河打造为集文化、历史和休闲于一体的时尚文艺生活水岸,成为大运河复兴的一条河道。我们通过逐步将坝河的水上空间对外开放,来全面带动区域性各条水系的对外开放,给老百姓提供更多可亲可近的水上活动区域。同时按照‘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的建设要求,未来我们将围绕坝河和亮马河以及周边区域,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促进城市格局的蝶变和发展。”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水务部门还启动了酒仙桥路以下4个船闸的建设,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建成,连同计划同期完工的坝河口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北京第一条旅游游艇航线将正式通航,坝河将恢复行船功能。届时,市民和游客可从日前已经开放的首个母港——颐堤港湾码头登船,在全长28公里的航线中一路快意驰骋、感受水上清风,直达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市水务局运行管理处副处长张松表示,《北京市滨水空间开放共享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将采用空间置换、功能复用等措施,引导商业空间“向水开放”,吸引不同消费需求人群“向水集聚”,以滨水空间建设带动城市更新,打造水城共融的城市复合空间。
张松介绍:“在城市西部,重点实施永定河‘两园一河’;在城市东部,依托大运河优质文旅资源,重点建设北运河滨水空间。目前,全市天然河湖通航里程已达80公里,我们将结合实际推出更多游船航线,力争年底前实现通航里程超100公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